当前焦点!数字化带来的金融业结构的快速变化造成了监管套利的风险
(资料图片)
金融服务通常受制于重大的信息摩擦。例如,贷款合同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风险导致信贷成本提高,贷款量减少。为了克服这些摩擦,金融服务通常由专门从事筛选和监测的中介机构(如银行)提供。
许多金融服务的信息敏感度表明,金融业数字化的影响甚至可能比电子商务的影响更具破坏性。原则上,金融业的整个价值链都可以被数字化,从“生产”到分销。此外,捆绑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的能力有可能在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创造新的相互联系。
数据的激增有利于基于“硬”信息(如信用评分)的商业模式,这将削弱传统的关系贷款。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的创新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有第一阶影响。一方面,效率的提高可能会减少与信息有关的摩擦,从而能够以更好的条件获得更大的信贷量。另一方面,依赖硬信息的金融系统更具有周期性,因为缺乏长期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有利于信贷条件在周期内的平滑。此外硬信息表现出规模经济,这诱发了合并,从而可能增加系统性风险。
非财务数据可用于信用评分,并可能减少对抵押品的需求。大型技术公司收集了大量关于其客户的个人数据。例如,平台运营商观察交易量、响应时间、资金流、支付延迟等方面的波动。虽然通常是非金融性质的,但已经表明,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信用评分,并可能替代抵押品。因此,大型技术公司具有参与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能力。这已经是一个现实。
许多银行追求一种综合业务模式。金融服务传统上是通过实体分行来分销的,这使银行成为“第一接触点”,并允许它们用辅助服务(支付、资产管理、咨询)来补充贷款和存款等传统产品。这种交叉销售在传统上是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技术使金融和非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捆绑成为可能。这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并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来自中国,这里的技术公司已经成功地将零售支付与短信(微信)、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或打车(Go-Jek)服务捆绑,并取代了传统的金融中介。
通用银行的商业模式面临着解体的风险。它们庞大的客户群和潜在的网络外部性,以及对庞大数据宝库的访问可能意味着大科技将成为金融服务的新“第一接触点”。此外,来自专业供应商的竞争威胁着银行参与辅助金融服务交叉销售的能力。平台和专业的初创公司有可能联合起来,瓦解综合的通用银行业务模式。只要失去客户接口,银行就会面临沦为纯粹(上游)供应商的风险。
银行可能会使企业银行的业务收缩。企业客户表现出更多样化的需求(结构化产品、量身定制的建议等),代表了一个不太统一的客户群体。此外,目前B2B电子商务的分散性阻碍了建立足够全面的企业活动数据集。由于这些原因,在与企业客户打交道时,银行可能会保留其相对于大科技的一些优势。然而,对云计算日益增长的需求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如果技术公司成功地用额外的服务来丰富他们的云计算业务(即建立“B2B生态系统”),银行在中期内也可能面临对这一客户群的竞争加剧。
而数字化可能会加强货币政策对价格的传导。更高的价格灵活性加快了货币政策对价格的传导。这使货币更加中性,减少了货币政策的短期实际效果。因数字化带来的金融业结构的快速变化造成了监管套利的风险。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流程可能不被现有的监管框架所涵盖。由于银行面临着来自专业化的进入者和数字平台的竞争,监管工具箱需要更新。数字化市场存在强大的网络效应,这意味着变化可能相当突然,这使得前瞻性的监管方法至关重要。
一个更加"数字化"的金融系统可能会看到货币政策更强的传递性。随着竞争的加剧,银行的市场力量减弱,贷款和存款利率将更紧密地跟随政策利率。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市场最近的发展,其中金融科技贷款机构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同样,非银行支付提供商在中国的崛起导致货币市场基金(按批发市场利率计酬)大幅增长,牺牲了传统银行存款账户。鉴于之前所显示的周期性增加,更直接的传递可能是受欢迎的,因为它是更多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催化剂。
所以说数字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实质性的挑战,其最终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国际层面是否采取适当的公共政策。虽然数字化对增长和消费者福利的好处显而易见的,但其缺点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却并不总是十分明显。政府的政策、资金和领导力、以及国际协调对于塑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进程与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模式下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