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相关资料图)
2018年7月,我从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捧着一颗建功三尺讲台的热切之心来到诗画江南,成为浙江大学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我的教育情怀和教学观的确立,要回溯到在大学求学的六载时光。母校“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使我常常反思究竟何谓教育、怎样做一名教师。读博期间有幸给恩师做了3年助教,每每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里都爆发出热烈掌声。经常有毕业多年的学生给恩师发来短信,情真意切地追忆求学点滴、感怀受教之恩。耳濡目染,我看到了一位既做好“经师”又做好“人师”、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教师的样子。恩师的德养之高、学养之深和教养之美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恩师那样的好教师。
2018—2019学年,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按照学校规定不能主讲课程,而是要先听课观摩。第一次听课,当授课教师问到“你最喜欢的哲学家是谁”时,我看到不少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哲人侃侃而谈,深感浙大学子知识储备丰富、学习理解能力很强。我开始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优秀的学生教好。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我把备课重点放在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深、讲透上,力求以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魅力打动学生。
入职第二年,我终于能够以主讲教师的身份独立开课了。如何上好一门思政课?如何让教学有魅力?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给我发信息表达他在学习上的疑惑。为了解释清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仔细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关于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同时研读了20多篇文献,几天后约学生见面为他解惑。这个学期最后一次课,我结合学生普遍存疑的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系统深入讲授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一切疲惫在这一刻都一扫而光。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把思想理论讲深讲透的同时还必须让它在大学生心中活起来。教学要直面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这样的思政课才能具有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力量。“问题驱动”的教学逻辑和深刻说理的教学风格也逐渐成为我的教学特色,后来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许多选题都来源于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2021年寒假,我收到一封学生来信:“您给了我们很多三观和思维方法上的引导,让正在上课的我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最鼓舞我的还有您的热心和情怀。上了您的课之后,我想努力成为像赵老师一样的好教师。”透过这些来信,我愈发坚信,立德树人既要“言传”,也要“身教”,教学的魅力既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穿透力,也来源于人格魅力的感染力。教师的人格之美、人性之美、人品之美能产生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更能在无形之中助力学生精神成长。
今年是我执教生涯的第5年,正是因为始终秉持敬畏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态度,以及在日常教学中持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支撑我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荣誉。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是我追求进步的最大动力,也是作为教师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所在。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