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讯:从“0”到“1”突破不断涌现 我国第四代铀矿勘查采冶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科
笔者从6月13日四川成都召开的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科技与人才工作会上获悉,近5年来,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智能、高效的第四代铀矿勘查采冶技术体系,在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和核心装备国产化、数字勘查与智能矿山建设等领域不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我国天然铀勘查开发技术迈上新台阶。
会上发布的《中核铀业2023年科技工作会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铀矿勘查采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会议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在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领域,从“0到1”的突破不断涌现: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零价态铀和5种新铀矿物,在长江矿田1550米发现我国最深工业铀矿体,为揭示铀成矿机理和探索第二找矿空间奠定了基础;创造性提出砂岩铀矿“叠合复成因”“渗出成矿”等理论;建立了微试剂浸出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地浸采铀部分采区矿层堵塞的重大技术难题;我国最大的海水提铀海试平台建成投用,研制的“海草式”提铀新材料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其他材料,已投入海试验证。
在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突破了疏干、多层、大埋深砂岩铀矿高效开采技术,破解了该类资源难以地浸的世界级难题,铀浸出率达80%以上,地浸经济开采深度由300米提升到800米,建成了我国首座千吨级绿色铀矿山。同时,实现铀资源“颗粒归仓”,精准监测与地浸二次开发技术成功应用,铀矿山储量利用率提升了10%以上;铀钼高压氧浸新工艺使钼的回收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掌握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施工、缓冲材料等关键技术,支撑完成了国际一流的地下实验室设计。在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能力方面,联合研发的“北山1号”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投入使用,北山地下实验室主体工程顺利开工;“U型”吸附淋洗一体化设备实现国产化,CUP1000首套铀水冶型谱化装备研制成功即将应用,有望降低铀提取成本20%以上;研发出大产能铀纯化转化成套设备,建成了我国首个铀纯化中试平台,推动国内天然铀产品升级。在数字勘查与智能矿山建设方面,建立了全球铀资源数据库,自主研发系列勘查软件,数据处理效率提升达50%;在多地数字地浸铀矿山基本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一屏掌控”,年人均产能由2吨提升到4吨。
“天然铀是国家紧缺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是建设核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天然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立足国内铀资源,确保天然铀安全稳定可靠供应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中核集团首席专家苏学斌说,5年来,中核铀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累计科技投入达65亿元,实现第四代铀矿勘查采冶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按照部署,会上中核铀业还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中核铀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科技创新20条)》,围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打造高水平研发高地和人才中心;优化绩效管理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推动项目高质量实施等,对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部署。
中核铀业党委书记陈军利表示,在奋进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中核铀业“333”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驱动引领作用,坚持创新引领,加大基础前沿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坚持开放合作,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推进建立“强核心、大协作”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研产结合,发扬攻坚克难精神,推动技术和资源优势转换成产能和效益;坚持人才引领,系统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加快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新局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