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讯:以数字为犁,15分钟插秧一亩田;借北斗之翼,收粮精度锁定2.5厘米 南京“无人化农场”,今年“三夏”新变化
(相关资料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
近日,高淳砖墙镇时家村的一片水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哒哒哒”地前行,所到之处,一行行鲜绿的小嫩苗整齐均匀地立在水田里。不到15分钟,一亩田的插秧任务就完成了。
一般来说,插秧机上至少需要配备两人,一人驾驶,一人放秧。而魏清的这台插秧机上,却只需要一个工人及时补充秧苗。
这是种粮大户魏清“无人化农场”的第一个“三夏”,农田里来了一批新成员: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前几天,魏清用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割了170亩小麦,紧接着又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完成了100亩整地,现在准备再用无人驾驶的收割机完成200亩田的插秧。这一系列工作下来,用工量只有一人。无需人工驾驶,看起来科技感十足。那是怎么做到的?“我们提前会把机器开到田里绕一圈,在每块田的四个拐角打点,之后系统会自动规划路径,几分钟就能规划好。”
无人化农机装备同样在六合区程桥街道引起关注。6月8日,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建设夏收夏种现场演示会在此举办,无人驾驶的植保机、插秧机等轮番登场,其中有的无人驾驶收割机还能协同运粮,有的能实时测产。
“我们这款小麦无人化收获和卸粮的装备,全部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它的精度能够控制在±2.5厘米之间,实现了收获机和运粮车的无缝衔接,减少损失率。”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说。目前南京5个无人化农场已初具规模。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牵头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积极推进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新华表示,南京联合了很多科研院所应用单位一起来协作攻关建设无人化农场,做得比较扎实,在全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而无人化农场作为新兴事物,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一线生产中还有改进空间。魏清一边看着无人化农机作业,一边给技术支持单位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农业部业务经理张晓红打电话,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避障功能能否再优化?收割机能否更智能识别生产场景?“目前这里的农场我们还是一期建设阶段,在根据实际应用来完善和调整,通过无人驾驶农机、物联网监测设备等助力耕种管收。二期将会通过田间长势、病虫害等数据的精准采集,为农业生产提供智慧决策。”张晓红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