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健康又好吃的“农科院食品”,藏着哪些猫腻?_焦点滚动
“国货之光”“宝藏零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热衷于推荐打着“农科院”和“农大”标签的食品。有了这一层身份,这些产品看起来似乎比同类产品更优质、更健康。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被推荐的产品中,有的不仅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产品本身跟它所宣传的科研院所毫无关系。
(资料图片)
“农科院”“农大”标签受热捧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农科院零食吧?今天整理了16款农科院宝藏零食,都是自己吃过的,平价健康又好吃……”一位美食博主如此写道。在社交平台上,输入“农科院”关键词,页面上会出现大量推荐农科院美食的博文,标题里不乏“低脂健康”“嘴馋怕胖可以吃”等优点,有的还被打上了“养生首选”的标签。这些博文,阅读量和点赞量普遍都很高。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推荐“农科院”美食的博文
在电商平台上,农科院食品的销量亦不俗。以一款某省农科院土豆片为例,商家称“甄选优良88号土豆切片炸制,不加任何色素及添加剂”,月销量超过3万件。在店铺里,同时销售的还有某省农科院绿豆饼、玫瑰饼、苦荞脆片等多款零食。
除了农科院以外,农业大学四个字也频频出现在各种零食网店的宣传语中。“东北农业大学东农校园美食系列产品即将陆续推出,系列产品均出自东农各大学院研发成果”“东农品质,值得信赖”……在一家主营东北农业大学美食的店铺中,热销产品包括杂粮大列巴、老面包、长白糕、炉果、红肠等,商家还在页面中晒出东北农业大学特色农业创业项目的获奖证书。
在这些网店的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消费者都挺认可“农科院”和“农业大学”的金字招牌,看中的也是宣传中标榜的“品质”“健康”等特点。“农科院的健康食品吃得放心”“给老人买的,希望能调节血脂”“比别的产品味道更浓,美味健康,富含多种菌群”……
但也有的产品,消费者买到手后,发现根本没有博主吹的那么好。一款某农科院研发的网红果冻,好几个消费者都在评论区里吐槽,“不要相信网上推荐的,不好吃”“口感很奇怪,不太喜欢”。而另一款某农业大学的网红蔬菜卷产品,不止一人抱怨卖家发货不规范,收到货时快递都已压扁,零食也压碎了。买家的负面评价,基本集中在口味、包装这两方面。至于产品是否如宣传所说那样健康,消费者也很难判断。
宣传挺含糊质量难保证
那么这些农科院和农大食品一定健康、安全吗?记者看到,一款打着农科院旗号的土豆片,营养成分表中,每100克土豆片能量为1875千焦,脂肪高达35.1克,营养素参考值高达58%,甚至比普通薯片的脂肪含量还高。
记者询问客服,这款产品跟普通薯片有什么区别,客服称“没有对比过”。页面下方,商家用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给出“农科院”说明:本商品链接详情页面、主图、视频、标题等介绍中包含的“农科院”字样均是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商品是工厂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起联合研制开发而成。农科院字样仅作为搜索功能使用,不代表其它,请勿过度解读。
究竟如何“联合研制开发”?在记者的追问下,客服只是一味强调“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生产制作这些”。
在博主们发的美食分享文中,有一款标榜由某农科院水牛研究所联合出品的水牛奶被多次提及并大力吹捧,称该水牛奶味道香浓,甚至“甜美饱满到仿佛在嘴里含化一块香草奶巧”。
然而,记者在天眼查上搜索,发现这家公司此前先后多次被作出行政处罚。例如,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高钙水牛奶”,被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此外,公司还曾因“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牛奶”,被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予以处罚。
冒用机构名其实无关联
除了质量问题,还有的产品,甚至存在宣传造假的情况。记者看到,多家网店都在售卖一种香脆蔬菜卷零食,但产品的品牌不一。有的店铺写着农科院蔬菜卷,还有的则写着农大蔬菜卷。
这些打着“农科院”“农业大学”旗号的网红食品,究竟是否与对应的机构或大学有关?点进一家农科院蔬菜卷网店,除了标题之外,记者在商品的详情页看不到任何它与哪家农科院有关系的信息。询问客服,对方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让记者“查看详情页”。记者质疑“找不到相关信息”,对方则不再回应。
而在另一家售卖农大蔬菜卷的网店,商品包装上显示,这款蔬菜卷得到了“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技术支持”,客服也声称,产品“用到了东北农大食品学院的技术”。但记者随后向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求证时,院方却说“不了解相关情况”。
某网店售卖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技术支持”蔬菜卷,实为冒名假货
更为离奇的是,同一个品牌的产品,记者竟找到了两个不同包装,而另一种包装上则没有“东北农大技术支持”这句话。记者联系到了产品的厂家,询问“技术支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方却说,写着“技术支持”的产品都是假货。
“我们是这个品牌,但你说的那不是我们的店,我们没那么写。”厂家说,他们和东北农业大学没有合作,现在市面上写着“东北农大技术支持”的产品,都是冒充产品。“您已经不是第一个跟我们反映这个问题的消费者了。”
除了蔬菜卷,记者还找到了一款茶叶蛋产品,包装盒上写着,技术支持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记者拨打厂家电话,询问对方跟茶叶研究所有怎样的合作,厂家则回应“不太清楚”“无可奉告”。
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将所见情况告知对方后,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没听说过有这种合作,技术支持的说法是假的。
一款号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技术支持的茶叶蛋,记者咨询茶叶研究所后,对方称没有这种技术合作
有的被打假有的难查证
对于这些冒用名头的行为,有的机构院所曾经发文进行过澄清,呼吁消费者擦亮眼睛。比如一款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张家口农科院燕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为宣传语的燕麦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发表声明称,该产品生产厂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其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无关,亦未以任何形式授权该企业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同时,张家口农业科学院也澄清,从未授权此款燕麦产品相关信息宣传,此款燕麦产品与院方无关。
事实上,这并非相关院所第一次打假发声。去年10月,宁夏农林科学院也专门在官网上发文,称收到一些群众来信、电话,反映部分抖音平台、淘宝店铺等冒用“宁夏农科院”之名销售枸杞产品,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舆情和负面影响。
宁夏农林科学院对于“冒名”枸杞产品的声明。
对此,院方郑重声明: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在没有生产销售枸杞及深加工产品,也没有授权任何一家企业和商铺利用“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农科院”“农科院”之名从事经营性活动。请相关单位、群众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虽然产品被点名,但记者搜索发现,这两款产品目前仍然在电商平台上售卖,包装上也依然沿用着原先的宣传语。在枸杞产品包装袋上,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官方网址,输入网址发现,它对应的居然是一个过滤产品厂家的宣传页,跟枸杞没有半点关系。
有的假冒产品至少有打假声明可查,还有的产品,记者想求证其真伪都非常困难。比如上述号称某工厂与云南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土豆片,记者找到了该研究所官网,想要拨打网页上所留联系电话咨询,但拨打过去后却发现该号码已停机。再回到云南省农科院的官网,则根本没有联系电话。通过114查号服务查到一个号码后,记者在不同时段拨打了多次,但每次都是“您拨打的用户忙,请稍后再拨”,到最后也未能联系到对方。(记者莫凡宗媛媛)
(来源:北京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