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圣人山村:撑起“致富伞”拓宽增收路
(资料图片)
人勤春来早,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成片的钢架大棚基地里,一朵朵形似羊肚的菌子撑起褐色的“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十几位务工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在一畦畦地抓紧采收。
“这批羊肚菌是去年11月播下菌种的,现在正是采收季节,水肥控制得当的话,可以采收两茬。但这个小东西比较娇贵,在零下5度到20摄氏度之间才能正常生长,温度稍低一点就冻黑僵死,稍高一点就溃烂腐化了。所以我们只有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抓紧采收,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基地的技术负责人李进添是位福建人,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对羊肚菌基地的建设很是热心。
村民采收羊肚菌。陈波摄
“基地对采收的标准很严格,要求羊肚菌大小一致,菌柄不能超过2.5公分,下面的茬口还要齐整。”52岁的广祥凤正在用一柄特制的弧形小刀采收地里冒出来的新鲜菌子,以前她一直在家照顾孙子上学,自从家门口办起了羊肚菌基地,冬闲时节她便和隔壁的婶子们一起来地里帮忙采收,“现在我在家也能挣点生活费,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很容易。离家又近,干活也方便。”
“原先这一大片林地都被人承包出去种的柏杨树,因为效益不好,村民已经好几年连土地流转金都收不到了。这次镇里给我们撑腰,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拿回了土地承包权。”圣人山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永玉说。
近年来,圣人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造血”功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探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把农户手里经济效益不高的荒废林地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起来,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促进全村产业规模、质量“抱团”提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烘干筛选羊肚菌。陈波摄
“镇村搭台、公司唱戏、大户跟进、村民受益。”2022年,下符桥镇圣人山村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及镇村自筹,总投资350万元,建有标准化种植大棚42000平方,种植羊肚菌约65亩,同时配套灌溉排涝和生产道路设施,出租于安徽新中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村集体经济可年增收20万元,同时吸纳全村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根据今年的采摘情况来看,预计每亩可采收鲜菌约300公斤,毛收入达36000元,每亩净收益24000元。”李进添抓起一把菌田里的沙土说,“圣人山村土壤质量好,环境条件也适宜菌种生长,依照目前长势,今年有望实现产值230万元以上。新鲜的羊肚菌我们建有专门的烘干房进行烘干筛选,精美包装,再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和香港、澳门等地区,销量很好,根本不愁销路。”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争取资金,扩建二期高标准羊肚菌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把我们圣人山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羊肚菌特色产业村。”刘永玉对自己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陈波)